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协 > 协会动态

2025年全国科普月暨中国农民丰收节 | 广东省农技协赴阳山县开展蚕桑技术指导服务

创建时间:2025-08-28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技协《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科普月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技协联合行动》的通知要求,广东省农技协积极响应,组织基层农技组织、动员涉农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农技协负责人、科技小院师生及乡土人才,赴乡村一线开展技术推广、科普宣讲及前沿科技展示等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贡献农技协力量。

图1 副理事长刘吉平教授指导丝路探桑队队员在桑园调研桑树病害发生情况

8月21-22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兼岗位科学家、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吉平教授,积极响应中国农技协2025年全国科普月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技协联合行动号召,组织由10余名硕士、博士组成的专业团队,依托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阳山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平台,赴清远市阳山县太平镇、青莲镇、小江镇等蚕桑核心产区,开展为期两天的精准对接与技术服务活动。该团队同时也是2025年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动物科学学院丝路探桑队。本次活动旨在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针对阳山蚕桑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人才需求,提供"点对点"科技支撑。刘吉平教授团队前期深入调研,精准聚焦当地产业痛点难点。

活动期间,团队深入阳山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蚕桑产业人才引育基地——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阳山分公司、太平镇清远市阳山县合创桑业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合创合作社)及多家养殖大户等生产一线。在太平镇合创合作社,团队成员察看了蚕室环境与"蚕宝宝"发育状况,围绕环境智能调控、精准饲喂管理、高效消毒防疫及桑园科学管理等12项关键技术,进行现场诊断和实操指导。针对"桑树病害防控难""小蚕共育遗失率高""蚕茧质量不稳定"等瓶颈问题,团队"手把手"传授"桑树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与"标准化、省力化养蚕技术流程",指导农户优化种养。

刘吉平教授团队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推广抗病性强的优良蚕品种;优化蚕室温湿度智能调控参数;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强化生态防控。针对小蚕共育阶段消毒防病工作不到位等普遍问题,刘教授特别强调,在养蚕的各个龄期,每天至少撒一次新鲜石灰粉,如发现病蚕,每次给桑前都要撒一次新鲜石灰粉,给桑前用石灰粉筛或纱布在蚕体蚕座上撒一薄层的石灰粉,经10分钟左右再给桑。当蚕座中的起蚕数达98%以上时,可用含有效氯2%的防僵粉或新鲜石灰粉起蚕消毒,加网后用新鲜适熟偏嫩桑叶饷食。据团队测算,合作社采纳相关建议后,预计可减少蚕病危害损失25%以上,减少小蚕遗失率95%左右,直接或间接提高农户的蚕茧产量和经济收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团队还就合作社关心的现代化设备选型、生产工艺优化升级等问题,进行现场调研和答疑解惑,为后续技术落地明确路径。同期,驿站协助动物科学学院丝路探桑队团队在峡头村开展"百千万工程"专题调研,围绕驿站梳理的"乡村发展需求清单",收集产业规划、人才缺口等数据,进一步完善基层数据库,为后续精准服务养蚕大户奠定基础。

图2 丝路探桑队在峡头村开展“百千万工程”专题调研

阳山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是驿站深化产学研合作、精准引育产业人才的重要实践。下一步,驿站将在省农技协的指导和支持下,持续引入国内外先进技术与优质桑蚕种质资源,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每月组织技术回访、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点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本土蚕桑技术骨干队伍,为阳山蚕桑产业现代化提供持续的科技驱动力和坚实的人才保障。

图3 在清远市阳山县合创桑业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后与农技人员合影

副理事长刘吉平教授表示,此次深入阳山"把脉问诊",是省农技协响应2025年全国科普月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技协联合行动,也是省农技协推动科技资源下沉、服务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体现。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阳山蚕桑产业注入强大科技动能,也为打造"阳山科技蚕桑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奠定坚实基础,有力彰显科技人才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撰稿:动物科学学院丝路探桑队曹颖,阳山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程伟春

(来源: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公众号)

202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