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盛大开幕。中国联通科学技术协会携中国联通科技小院重磅参展,集中呈现数字科技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吸引了与会嘉宾、行业专家及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构建数智升级“路线图”
本次联通展台以“数字科技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协同创新共筑农业科技未来”为核心主题,集中展示了中国联通科技小院建设成果。截至目前,中国联通已在全国落地运营23家共建科技小院,覆盖北京、河北、浙江、贵州、重庆等多个省市,聚焦智能温室果蔬、藜麦、牛油果、糯米蕉等多类特色农业品类。
这些科技小院采用“1+2+N”协同模式,以1个核心技术团队为支撑,2个共建主体为依托,服务N个农户及合作社,实现“一地一特色、一院一方案”。展台上,由中国联通与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印发的《科技小院数智化赋能工具手册(1.0版)》尤为亮眼,该手册是《“智联绿野・云耕未来”科技小院数智化赋能行动倡议》的重要落地载体,更为全国科技小院数智化升级提供了“联通样板”。
四大示范小院彰显助农实效
展区重点展示了北京、河北、贵州、安徽四地科技小院的实践案例,用具体数据和场景印证“科技助农”的真实成效。
贵州册亨糯米蕉科技小院:作为联通首批科技小院,依托“政企校研”协同机制,针对糯米蕉品种退化、病虫害频发、产业链短三大痛点,搭建5G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种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前已推动当地糯米蕉产量提升25%、病虫害损失率下降40%,带动农户亩均增收1500元,产业链延伸出香蕉片、复合饮料等深加工产品。
河北沽源藜麦科技小院:凭借全产业链创新获评“国家级科技小院”,通过“科研团队+企业+数字赋能”模式,培育出3个抗逆性强的藜麦新品种,研发专用肥及绿色防治技术,亩均产量提升20%;同时开发藜麦酒、膳食纤维饼干等12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40%,年带动农带动农企增收超500万元。
安徽繁昌数字农田科技小院:其“伏羲农场”模式因成效显著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在第十九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获领导高度认可。该项目通过5G+物联网技术,实现灌溉节水28.7%、亩均成本节约105元、水稻亩均增产80公斤,目前已在安徽淮北、淮南、合肥等地复制推广,覆盖高标准农田超10万亩。
北京怀柔智能温室果蔬科技小院:聚焦设施农业智能化,将神农大模型深度应用于温室管理,实现温湿度、光照等参数的智能调控,果蔬参数的智能调控,果蔬生长周期缩短15%,优质果率提升至92%,为都市农业数字化提供“北京样板”。
前沿科技“零距离”,智能装备引围观
展台上,北京怀柔智能温室果蔬科技小院带来的“神农卫田巡检机器狗”现场演示,成为全场焦点。这一装备搭载神农农业大模型,具备视觉感知、自主巡航、农情诊断三大核心能力——演示中,机器狗沿预设路线“巡检”模拟作物区,精准识别叶片上的“病虫害斑点”,并实时上传数据至终端。
此外,“神农简田”智能蔬菜种植机也吸引了众多家庭观众驻足。该设备通过小程序连接AI助手,可自动调节光照、湿度及营养供给,支持水培生菜、草莓等10余种作物种植。
互动体验接地气,科技助农“可感可及”
为让观众直观感受数字农业魅力,展台设置神农大模型互动体验区:观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查询作物种植技巧、病虫害防治方案,还能上传作物照片实时获取AI诊断建议。
未来可期,持续注入乡村全面振兴“数智动能”
本次农交会上,中国联通科技小院的展示不仅展现了数字科技与农业融合的创新成果,更传递出“让农民省力、农业增效、大众吃好产品”的初心。随着数智化技术的持续下沉,中国联通将持续深化科技小院建设,通过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小院向智慧化、融合化升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数智动能”。同时,将积极推广示范科技小院的成功经验,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联通力量。
(来源:联通科技创新公众号)
2025年10月20日